罕见!发现1例确诊病例!西安曾有人中招

2023-04-21 13:52:11    来源:起点新闻

日前

深圳大学总医院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确诊一例罕见的黑热病

连白血病都查了

最终确诊为黑热病

“刚开始以为是感冒,后来新冠、甲流,甚至连白血病都查了,也查不出病因。”75岁的陈老伯告诉记者,他上个月到深圳看望儿子时出现发烧症状,抗生素、抗菌药物治疗不见效果,且高烧持续不退,最高烧到39℃。

转入深圳大学总医院后

医生为其进行

高通量二代测序(NGS)和骨髓穿刺检查

最终确诊为黑热病

为什么会感染黑热病?

陈老伯可能去年9月就已经“中招”

医生介绍,黑热病的传播媒介是白蛉,白蛉叮咬患有黑热病的病人、病犬以及某些野生动物后,即可感染利什曼原虫。当带虫的白蛉再叮咬人时,人就会被感染。

原来,去年9、10月份,陈老伯曾到老家河南安阳住过一段时间,那里的白蛉成虫正好处于活动季,陈老伯很有可能因此“中招”。

所幸发现及时,经过对症下药,目前陈老伯的恢复情况良好。

黑热病没有疫苗可以预防

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孔东锋表示,目前黑热病没有疫苗可以预防,所以做好个人防护是很重要的。

医生提醒

白蛉在中国分布很广

主要传播媒介在长江以北一带活跃

长江以南罕见

我国这些地方都有报告过黑热病

甘肃、四川、陕西、山西

河南、河北、新疆、内蒙

今年2月,2岁的小新(化名)突然出现发热,体温最高达41℃,间隔4-6小时反复。起初孩子妈妈以为只是普通感冒,自行服用了感冒药和退热药后,但孩子还是反复高烧,发热时精神差,热退后精神好,饮食均不受影响,被送往西安市儿童医院就诊。

揭示发热的真相

小新入院检查后发现:白细胞、红细胞、血红蛋白、血小板均明显降低,腹部彩超提示脾大,骨髓细胞学检查回报涂片中可见杜氏利什曼原虫。

在医生的追问下,得知小新既往有山区旅居史。

孩子的流行病学史、临床表现和异常检查结果均指向了一种病——“黑热病”。

2020年8月,我们也曾报道过类似病例。

商洛的刘女士发现自己全身慢慢变黑,而且脾脏也开始变大,一直找不到原因,便来到了西安高新医院进行就医。

经过医院治疗检查之后发现,刘女士得的是黑热病。

西安疾控早前发布

关于黑热病的提醒

01 什么是黑热病

黑热病又名利什曼病,它的病原体是几种趋内脏的利什曼原虫。原虫主要寄生于病人体内的巨噬细胞里,由双翅目昆虫白蛉为传播媒介。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长期不规则的发热、脾脏肿大、贫血、消瘦、白细胞减少和血清球蛋白的增加。

02 传染源

传染源包括病人和狗。犬内脏利什曼病是由犬利曼原虫引起的。根据国内研究,犬内脏利什曼病和人黑热病的分布,在很多地方是平行的。

03 传播途径

主要是通过白蛉作为传染媒介进行传播。

04 流行特征

本病在西部六省(新疆、甘肃、内蒙、陕西、山西和四川)呈散发态势,主要见于农村。

05 临床表现

1.潜伏期:一般为3-6个月,最短仅10天左右,最长的达9年之久。

2.主要症状:发热、贫血、进行性肝、脾肿大、淋巴结肿大、鼻衄及齿龈出血。

06 诊断

凡黑热病流行区内的居民,或在白蛉季节内(5-9月)有流行区居住史的人员,有长期不规划发热, 脾脏呈进行性肿大等上述临床表现者,必须进行病原学检查。

07 预防

1、流行区提倡使用蚊帐,能有效保护人体免受蚊、蛉叮咬。不露宿,提倡装置细孔纱门纱窗。

2、夜间在荒漠地带野外执勤人员,应在身体裸露部位涂擦驱避剂,以防止白蛉叮咬。

3、前往流行区的居民注意个人防护,如出现发热等症状及时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。

标签:

X 关闭

X 关闭